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 27 章

要占卜的,来试试。

“不准不要钱。”他吆喝道:“鄙人不仅能占卜前程,还能断生儿生女,诸事可问,三年内不准的一律退钱。围观者一片哗然。“哇哇”声不断

沈持在听取一片蛙鸣后嘀咕:“先生,你这样会引起众怒的,断人财路...”但是那些算命的神仙听说他要下场,纷纷作揖:“孟夫子,孟夫子,给俺们留口饭吃吧。他们都知道孟度比他们更能忽悠,一旦他要开口,非抢了他们的饭碗不可,

算是服了个软

孟度这才罢手:“适才相戏而。

说完,他领着蒙童们往外走

忽而有人大喊:“你烧了我的新衣服.....”他们去凑孟度和摆摊人的热闹,不小心惹出麻烦

两个读书人掐起架来,原因是一个读书人的香碰到了另一人的衣裳,烧穿了3个焦黄的洞,那人不罢休,二人扭打起来。这次维持秩序的衙役是沈煌,他得知后飞快地跑过来:“二位,有话好好说,不要打架。

被烧坏衣裳的人哭诉:“这是我娘子给我做的衣服,今天第一天穿出来,被他烧了三个洞。”他非常痛心。另一人则非常懊恼:“我不是故意的,实在是人太多了。”他被揍得发髻凌乱,低着头无奈地说道沈煌看了看他,把被烧穿青衿的人叫到一边:“他要是有钱赔你,只怕早赔了,你看他穿的草鞋,可能真拿不出钱来赔你。那人说道:“难道我就该自认倒霉吗?

双方争执不下。

沈煌从口袋里摸出二十文钱给他:“过几天就要县试了,这件事要是闹大了,你们二人都不能考试,拿去买一件新的吧。两人这才千恩万谢地散去

疏散了掐架的二人,文庙的秩序恢复如初。“头儿,你为什么要给他20文钱?”沈煌手下一个叫吴关的人问:“咱们挣个钱不易。”何况都还有一家子老小要养沈煌说道:“他们是外县人,要是今日我不出这钱,他二人争吵不休,只怕会扰了文昌帝君,影响这届学生县试的运势。他儿子沈持今年是要下场的。别人都说沈持不过读了两年的书,不会考中的,但是他总想着,万一呢,万一考中呢“头儿还怪迷信的,”吴关和王有家笑道:“要不咱们仨平分这20文吧?"

沈煌摆摆手:“这件事你知我知,就当没发生过,不要再提起了。”等孟度从人群中挤进来,想给这被烧了洞的书生赔个衣服钱的时候,这边已经人潮流动,笑语晏晏,仿佛之前的那场你死我活的掐架没有发生过一样。孟度:”捕头好快的速度。

沈持站在高处一看,沈煌带着人正注视着涌动的人流,默默维护文庙的秩序。

他心中很是自豪:那可是我爹。

这一日拜过文昌帝君,游了山,便放学回家,只等几日后的县试。

沈持报名县试的事情被大房和三房知道了,杨氏羡慕又心酸的口气说道:“阿池会读书,也是念书的料子。再看阿大和阿二,大概就是先生说的“朽木”吧。她只盼他们多读几年书,能认字识数就够了

张氏把自己关在门里问沈知秋:“青瓦书院都能去参加县试了,阿秋,夫子没有推荐你去吗?‘

沈知秋放下手里的书本,疲惫地说道:“阿娘,夫子说要学完做文章才行,我四书五经都还没读完呢。"会不会是你们夫子教得不行?”怪不得二房的沈持不去苏家私塾念呢

她焦急地说道:“阿秋,要不你从私塾退学,阿娘给你换到县城的青瓦书院去念书好不好?

沈知秋:“娘,你以前总是说青瓦书院不好吗?

张氏被噎得难受:“阿秋,那是娘误会了,你要是在青瓦书院念书,这次县试一定能考过。

沈知秋“阿娘,你以为人人都像阿池哥那样是神童啊念两三年书就能去考县试,我不是。

张氏气得跳脚,但她没什么办法,只能等七月底的时候暗暗给沈知秋报名,让她转到青瓦书院去念书沈知秋愈发不愿意跟她说话了。

三月初九,这一天是县试的日子。

半夜,大概三更末,朱氏轻声把沈持叫醒:“阿持,起来吃点东西再去县城吧。”县试黎明要进入考场的,县太爷陆沉这个点也得起床,说不走为了怕出万一,熬了通宵呢。沈煌早早起来检查了他昨晚收拾好的包袱:一个考篮,里面放着笔墨纸砚,还有两根蜡烛,打火石,其实蜡烛和打火石考号都提供的,只是沈家担忧考场上再去找耽搁了他的时间,特意给他买来准备的,还有一给小小的好挎的食盒,里面放着煮鸡蛋,卤鸡腿,腌豆干,还有过年时候存下来的果子....满满的一盒子,还是让沈持听感动的

“怪沉的。”沈煌说道:“你背得动吗?

他让沈持试试

毕意儿子还没十岁呢

沈山编的考篮精巧,比外面的实用多了,可着他的身高量身定做的,不会让他走路不便

出门的时候,张氏脸不洗头不梳站在门口:“阿持千万不要紧张害怕,这次考不中就当积累经验了,你们还小呢。这适连沈知秋也带进去了,都还小呢,去考的不过凑